武则天登基后,太平公主曾向母亲推荐了张昌宗。武则天对张昌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将他留在身边。很快,张昌宗又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推荐给了武则天。张易之擅长炼制药石,且才华出众,武则天同样对他青睐有加。于是,兄弟俩都得以留在了武则天的宫中,身居高位。
二张兄弟不仅有才,尤其深得武则天的宠爱,因此,张家在这段时间迎来了快速的崛起。张家父母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张希臧被追封为襄州刺史,而张家母亲臧氏也被封为太夫人,并且武则天还特别指派宫女常常去看望臧氏,表现出她对二张兄弟家庭的尊重与关爱。
然而,《旧唐书》和《新唐书》有记载提到,尚书李炯秀曾私下侍奉臧氏。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李炯秀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李炯秀,出身于陇西李氏武阳房,是唐初开国功臣李大亮的族孙。年轻时,他便凭借着英俊的容貌和聪慧的头脑赢得了无数女子的青睐。李炯秀身世显赫,气质非凡,才子般的气度让他成为京城贵族中的“梦中情人”。不仅如此,他还才华出众,进士及第,并在英才杰出科中脱颖而出。李炯秀天生风流潇洒,酒桌上千杯不醉,品行端正,博得了众多人的欣赏。
展开剩余77%他的官职起步迅速,首先担任相州参军,后来转任考功员外郎。武则天对于他的才能极为欣赏,提升他为中书舍人,甚至在他后期更是一步步晋升至宰相。李炯秀年纪轻轻便成了宰相,这在唐代官场上算得上是快速升迁的典范。武则天对他的赏识,也让他在政坛上如鱼得水。据说,李炯秀的魅力甚至使上官婉儿一见钟情。一次,武则天召集宰相议事,上官婉儿看见李炯秀后立刻神情恍惚,眼神呆滞,竟然让武则天大为震怒,拔刀插在了上官婉儿额头上,直到上官婉儿写了一首《乞拔刀子诗》,武则天才勉强允许她将刀子取下。为掩盖伤口,上官婉儿发明了“红梅妆”,一下子成为了流行趋势,京城贵妇纷纷效仿。
李炯秀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外貌上,还有他深厚的孝心。孝顺是传统美德,但李炯秀的孝顺却显得有些过头了。李炯秀的母亲出身较低,她因容貌出众才得以成为李炯秀父亲的妻子。李炯秀结婚后,他的妻子并不喜欢这个出身卑微的婆婆,甚至曾对婆婆出言不逊,曾言语上不尊重她。李炯秀得知后,立刻痛下决心,休掉了妻子。面对旁人的劝解,李炯秀毫不动摇,认为“娶妻就要为母亲服务,若不顺从,怎能容忍?”这番话道出了他对母亲的极度尊敬,似乎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武则天对李炯秀如此孝顺的行为表示赞赏,特意安排宫人常常探望李炯秀的母亲,甚至曾将她接入宫中居住一段时间。根据《新唐书》记载,李炯秀家中的堂屋竟然生长了灵芝草,家中的狗还会给邻家的猫喂奶,唐中宗认为这现象是李炯秀孝行的回报,于是对他及其家族进行了表彰。
李炯秀的休妻事件不仅让他树立了极高的孝顺形象,也使他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他在政坛的名声却并不如他的人品那般光彩照人。《旧唐书》记载,李炯秀过于倚仗权贵,深受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的宠爱,因此在士人中名声并不好。为了更好地与二张兄弟关系,他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这让他在许多士人中饱受批评。
然而,李炯秀因与二张兄弟关系密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张易之母亲阿臧的“追求对象”。阿臧虽然年纪很大,但她的身份与背景使她在朝廷中拥有了不少话语权。作为二张兄弟的母亲,阿臧心高气傲,甚至要求李炯秀娶她。尽管李炯秀并不情愿,但因怕得罪二张兄弟,最终屈从于阿臧的要求。两人虽然私下有婚约,但是否具备法律效力仍然无法考证。为了显示他们的关系,李炯秀与阿臧经常以鸳鸯酒杯共饮,表现出“常相伴”的意图。
由于阿臧的要求,李炯秀不得不忍受这段不情愿的婚姻,屡次借酒浇愁,常常醉得不能自已。二张兄弟渐渐对李炯秀的不满逐渐加深,最终将他贬到衡州任刺史。虽然李炯秀一度因这段婚姻和与张家兄弟的关系受到影响,但幸运的是,随着神龙政变的爆发,二张兄弟最终被处死,李炯秀迎来了新的人生。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李炯秀得以回归政坛,先后担任将作少监、鸿胪卿、修文馆学士等职务。最终,李炯秀的官职一路高升,出任朔方道行军总管,并在晚年升任兵部尚书。先天元年(712年),李炯秀去世,时年五十岁,享年不长,却已经是唐代政坛的重要人物。
可惜的是,李炯秀的家族并未享有太多的荣光。十年后,即开元十年(722年),李炯秀的儿子李齐损因参与政治事件被处死,李家也因此被抄没,家族荣光随之陨落。
发布于:天津市淘操盘配资,深圳股票配资公司,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