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作为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虽然在军事才能上有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合肥之战时,他的10万大军败给了张辽的800兵马,但他在选人用人上的眼光和能力,成为了他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孙权不仅能够识别和挖掘人才,还能恰到好处地重用这些人才,这使得他在乱世中稳步崛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势力之一。
孙权在位期间,他周围涌现了众多才俊,比如陆逊、诸葛瑾等一流人物。然而,尽管他有着非凡的眼光,历史上仍然有五位顶尖人才,在他的管理下,未能得到充分的重用,甚至错失良机。
一、庞统
庞统,绰号凤雏,号称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之一,才智过人。庞统最初是周瑜的幕僚,赤壁之战时,他独自一人前往曹营,提出了一个极具创新的军事建议——将曹操的战船用铁索相连。这个方案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士兵因晕船而无法有效作战的问题,也方便了士兵之间的训练。曹操采纳了庞统的建议,而这一策略也在周瑜采用火攻时,成为了曹操船只惨败的关键因素。
展开剩余72%然而,尽管庞统才智非凡,孙权却因庞统相貌平平而产生偏见,未能重用他。在当时,诸如刘璋、张鲁等各路诸侯的能力平庸,曹操虽然人才辈出,但也因赤壁之战与庞统结下了仇怨。庞统最终选择投靠刘备,但刘备初见庞统时,也因外貌原因未曾看重他。直到庞统通过一次次的计谋,展现了他的过人智慧,刘备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委以重任。庞统为刘备献策三计,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然而,庞统最终不幸战死,这一错失的英才令人扼腕叹息。
二、廖化
廖化是关羽麾下的主薄,深受关羽的器重。219年,关羽为报效汉室,发动了襄樊之战,几乎使曹魏的军力濒临崩溃。关羽通过水淹七军等战术,令曹魏举国震动,曹操的政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就在这时,孙权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未能及时援助关羽,却派人去和关羽的女儿提亲,试图借此试探关羽的态度,结果关羽的回绝令江东军心动荡,孙权则趁机派吕蒙渡江夺取了荆州,致使关羽兵败被杀。
廖化为了保命,选择投降江东,但这只是无奈之举。后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发动了攻吴战争,而廖化通过诈死逃过了这一劫,夜行奔赴蜀汉,最终得以再次归于刘备麾下,并在后来的北伐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可惜,蜀汉灭亡后,他在前往曹魏途中不幸病逝。
三、于禁
于禁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早年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屡立战功。襄樊之战时,曹仁被关羽围困,而曹操派遣于禁等将领前来增援,但由于庞德指挥失误,最终被关羽生擒。庞德宁死不屈,而于禁为保性命选择投降关羽,然而关羽并未放过他,将他囚禁在牢中。
关羽被江东擒杀后,于禁被释放,孙权给予了他新的机会,但孙权未曾看重于禁,甚至纵容虞翻对其羞辱,最终将其送回曹魏。回到曹魏后,于禁屡受嘲笑,心情愈加沉重,最终因为过度的羞愤和悲痛,早逝。
四、华歆
华歆是一位卓越的文臣,才华出众,深得孙策的宠爱。孙策去世后,曹操为削弱孙权的力量,以汉献帝的名义召华歆赴许昌任职。尽管孙权心有不舍,但当时的局势使得他不得不放行。华歆也理解孙权的处境,最终前往曹魏。在曹魏,他先后担任过司空军事、尚书、侍中等重要职务,最后取代荀彧成为尚书令,成为了曹魏的重要支柱之一。
五、张裔
张裔原是刘璋麾下的大臣,刘备夺取益州后,张裔选择归顺刘备。刘备任命他为巴郡太守,后来在与孙权的外交互动中,张裔被送回江东。虽然张裔最初是在刘备麾下得到重用,但为了维护与蜀汉的盟约,孙权最终将其送还。回到蜀汉后,张裔在诸葛亮的提携下,继续发挥其作用,担任了丞相府参军等职。直到去世前,他为蜀汉立下了不少功勋。
这些错失的顶尖人才,虽然未能在孙权的统治下得到充分发挥,但他们的故事却深刻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他们的存在证明了孙权虽然英明,但也有失误的地方,错失了不少能为东吴做出巨大贡献的将才与谋士。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也在无形中塑造了三国的最终格局。
发布于:天津市淘操盘配资,深圳股票配资公司,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