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tbeducation@daznet.cn
文丨Leah编丨Amber
今年,广州中外合办项目招生再次“爆冷”。
7月27日,广州中考补录结果揭晓后,情况令人大跌眼镜——
2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有高达20个没招满,1980个招生名额仅录得507人,整体完成率低至25.6%。甚至有个别学校只录得个位数学生。
而这已经不是广州中外合办项目招生头一次坐冷板凳了。
从去年开始,广州中外合办项目的录取率便突破新低,到了今年,补录数量更是从947飙升到1473,连续两年都遭遇滑铁卢。
有网友调侃:如果说去年是“滑铁卢”,那今年则是寒冬。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广州中外合办项目招生的尴尬境遇?
2025广州中外合办项目项目再遇冷
2023年,广州首次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入中招。
展开剩余92%然而,短短三年时间,该项目的招生却连续两次遇冷。
2024年:广州有1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参加补录,计划招生1885人,补录数量947人,招生完成率49.7%。
2025年:广州有20个中外合作项目参与补录,计划招生1980人,补录数量1473人,招生达成率25.6%,几乎只有去年的一半!
谁也没有料到,同样的事情能发生两次,甚至情况还一次比一次严峻。
连广州招办都亲口承认表述——
民办普通高中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补录志愿填报整体热度不高。
要知道,广州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计划招生名额可是比去年要多增加了15%。
2025年,广州有2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入中招平台,相比去年增加2个。总招生计划达2175人,比去年增加290人。
但是今年广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远远没有达到招生计划,不仅补录项目更多、补录量更大、录取完成率更是同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
1. 16个项目录取未过半
从招生完成率来看,2025广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仅有少数招生完成率过半,分别是:
广州外国语学校AP课程:计划90人,补录5人 → 招生完成率94.44%;
广东实验中学(白云)A-Level班:计划50人,补录15人 → 招生完成率70%;
执信中学(二沙岛)AP课程:计划90人,补录24人 →招生完成率73%;
广雅中学(荔湾)AP课程:计划40人,补录18人 →招生完成率55%。
除以上4所学校之外,其余1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录取一片惨淡,大部分项目录取完成率在20%左右徘徊。
招生跌入“冰点”者如广州市为明学校、广州市黄广中学、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招生完成率甚至不足10%。
2. 有学校直降73分
由于大部分学校未能招满,今年广州中外合办项目整体分控线都有所下降。
除广州外国语学校(AP)补录最低分数线相较去年提高4分外,其余19个项目补录最低分数线全部降至487分——这正是广州普通高中录取的最低分数线!意味着为了招生学校已不得不将门槛压到最低。
其中广州外国语学校IB项目降分最为明显:直降73分,最低控制线仅487分。而2024年广州外国语学校IB项目录取线为560分。
此外,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广州市第六中学(珠海校区)、广州市培英中学(鹤洞校区)、广州市黄广中学这几所学校的中外合办项目降分都超过了50分。
3. 补录阶段,遇冷态势依旧
而且,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补录阶段,有1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仍未补录到考生。
公费班被“疯抢”
今年,广州中招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
一边,是门可罗雀的民办高中和中外合办项目。
另一边,是炙手可热的民办学校公费班。
据了解,今年,广州共有29所民办高中开设了公费班,招生计划共1314人,其中18所公费班在第三梯度投档控制线上就已满员,录取完成率基本都在95%以上。
在补录阶段,共有11所学校的公费班没有录满。但是,补录名额极为有限,11所学校总的也就12个补录名额。
夸张的是,有广州网友表示,这12个补录名额基本在平均3分钟满档,与民办高中的补录惨状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广州公费班过于火爆,整体竞争非常激烈,录取分数线也随之水涨船高。
众所周知,今年华附石牌校区以740分的最低录取分高居榜首。这并不意外,毕竟是广州顶尖的老牌名校。
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紧随其后的第二名,竟然是一所民办学校的公费班——广州市黄广附属学校,其公费班最低录取分达到了惊人的737分!
这个分数不仅比第一梯度线还高出30分,甚至超过了许多知名公办学校。
此外,去年和今年都开设公费班的16所学校中,有12所学习分数线上涨,其中有4所学校分数线上涨甚至超过了40分。
那么,公费班为何会如此抢手? 一句话就是:花公办的钱,享受民办的优质资源。
要知道,公费班学费都是按照广州市公办普通高中学费标准收取,学费大约是1000元左右每学期,而广州民办高中学校的学费,低的需要两三万,高的高达10万每学期。
再加上,民办学校又舍得给资源,好老师、好课程都往这里堆,简直是"平价优质教育"的代名词。
也就是说,入读公费班,不仅能享受优质教育,还能省掉近9成费用。
对于众多重视教育质量又关注成本的广州家庭来说,这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香饽饽”。
与冷到补录吃零蛋的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比,民办公费班这边可谓风景独好。
说来说去,二者其实就差在一个“钱”字上,不想读“贵价书”并不代表不愿意享受优质教育。
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也清晰地说明:家长拒绝的不是民办教育,但对高昂学费的承受力有限。
家长越来越务实
那么,作为一所2024年GDP排名第5的城市,广州的民办教育为何会陷入“需求旺盛却因价格门槛被迫遇冷”的困境?
首先,要看一个城市的国际教育发展程度不仅要看城市的经济水平,更要看高净值家庭数量。
与北京、上海相比,广州虽然同为超一线城市,但要说高净值家庭的数量,广州还真比不过上海和北京。
《胡润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教育报告》发布数据显示,资产千万的高净值家庭北京为29.9 万户;上海共26.5万户,深圳7.9万户,广州7.26万户。
换言之,广州能负担得起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的家庭远不如北京和上海多。
而且,北京公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平均学费要明显低于广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部分公办国际部学费在10万左右。
上海就更不用说了,公办学校国际部学费每学期仅需约几千元。
而广州补录的这20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费最低的广州市培英中学(鹤洞校区)也要8.8万。
从下表可以看到,补录的20个项目的学费标准主要可以分成三个档次:20万以上、10万-20万以及10万以下(元/学年)。
学费在20万以上的有5个项目,它们分别是新侨IB(24.18万)、新侨A-Level(24.18万)、广外IB(22.8万)、省实A-Level(20.8万)以及省实IFPAD(20.8万);
学费在10万-20万区间的项目最多,共有13个,它们分别是:广外AP(18.8万)、广外A-Level(18.8万)、天省国际部(16.8万)、省实越秀国际部(16.8万)、侨中国际部(16.8万)、广雅AP(15.8万)、广雅A-Level(15.8万)、六中国际部(15万)、黄广国际部(14.9万)、执信AP(14.8万)、执信A-Level(14.8万)、祈福英校国际部(12.8万-16.5万);
学费在10万以下共有2个项目,分别是:为明国际部(9.76万)以及培英国际部(8.8万)。
若以学费最低的广州市培英中学(鹤洞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据,高中三年下来,光学费至少要20-30万元起步,再加上住宿费、杂费、资料费、补课费……总账一拉,50万+都不夸张,这还不包括以后出国的费用。
虽然广东有很多家庭也能负担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费用,但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算起了教育这本经济账。
有家长表示“花了几十读私立,最后工资才几千块,还不如学习个技能.....",“花那么多钱为了上个大学,还不如老老实实陪着孩子找个兴趣点或者培养一技之长才能立足社会。”
对于“守正务实”的广东家庭来说,他们如今更在意教育的回报率、算投入产出、对教育投入更加精打细算。
供需错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广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不到人,最主要的两大原因其实是需求萎缩和分流加剧。
1. 需求萎缩
首先我们来看广州全市普高学位情况,2025年中考普高招生计划90476个,其中民办普高学位2029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175个。
再看补录计划数据,2025年,全市普高补录计划共计10649个,较去年增加了10060个。其中公办普通高中计划698个,民办普通高中计划8478个(含公费计划12个),中外合作办学计划1473个。
在整个补录计划中,民办学位占比达九成。也就是说,尽管学生数量有所增加,但民办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需求并未随之增加。
这一点从广州中考的补录人数上也可见一斑。
根据广州招考的数据,587分及以上的可补录考生有1650 人,487分及以上的可补录考生高达8526人,两者相加的学生人数达10176人。
再看中外合作办学计划的补录数量,为1473人;除广外AP课程外,有19个项目的1468个名额的补录最低分数线为487分。
理论上,若这些考生均参与补录,基本可满足中外合办项目补录计划。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量学位空置,不少上了普高线的考生宁愿入读职高。
这也恰恰说明,大部分考生并未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入自己的选择范围之内。
2. 其他项目抢招生源
此外,部分项目的分流也造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越发困难。
一方面,公办普高持续扩招,录取率已提至60%以上,家长更倾向让孩子冲刺免费优质公办资源,再加上广州家长对公办的信任更高,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生源受到挤压;
另一方面,民办公费班规模扩大,以低廉的学费提供接近名校的教育资源,迅速吸走了中上层次生源。而部分民办高中则通过降价争夺中段学生,导致中外合办项目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夹缝中;
此外,在广州的香港籍孩子占比相对比较多,是出国留学人群中的重要一部分,但这部学生正被港澳子弟学校快速吸纳。以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为例:2025年仅招200人,却吸引超5000人报考。
而且,DSE课程的学费比中外合作项目优惠,课程衔接香港高校的路径也更清晰,自然对港澳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当市场需求不足,生源又被分流,遇冷就成了市场最直白的回应。
参考资料 : 1. 谈房//热到737比华附,冷到补录吃零蛋!民办普高招生冰火两重天
K12 成长与教育社区
追踪前沿资讯 洞察成长规律
挖掘充满温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发布于:上海市淘操盘配资,深圳股票配资公司,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